资讯中心
2021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分析
来源:数字展示在线时间:2021/3/31 11:33:46作者:灵境科技

刚刚过去的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冰火两重天”:传统文化产业受疫情影响,在寒冬中艰难维持;而互联网新兴文化产业却成为疫情“宅经济”的消费热点。文化旅游业也经历了疫情冲击中的艰难复苏,在挑战中不断发现新机、开创新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文化旅游产业将重整旗鼓再出发,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重构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将撬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供给优质产品,促进国内大循环


当跨越千年的黄鹤楼遇上现代科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夜色中点亮的黄鹤楼脚下,大鼓、二胡、琵琶奏响勇士曲,5D技术呈现出的飞鸟、锦鲤、龙门一一精彩亮相,带来穿越时空的音画对话,为武汉传统文化旅游地标增添了新符号。几个月来,光影演出《夜上黄鹤楼》一跃成为武汉新的热门
文化旅游打卡项目,为夜间文化旅游市场打开新窗口。


与此同时,武汉用文化旅游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经济复苏成效显著。武汉也因此成为
文化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15个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之一,为全国的文化消费作示范。从“消费券”到“购物节”,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特色发展,探索“新招”,积极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


文化消费与普通商品消费最大的区别是直指精神和心灵,剧场演出、博物馆
、视觉艺术、音乐、电影、节庆活动、体育休闲和文化旅游等,都直接反映居民幸福体验和生活质量。“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文化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文化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就是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在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系主任邵明华看来,强调用市场去配置资源,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通过文化精品的消费,最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继承弘扬、创新文化的激情迸发。


文化旅游.jpg


上云用数赋智,顺应数字化大趋势


辞旧迎新,B站的2021跨年晚会成为一个“破圈”的文化现象,一年前首次直播的人气峰值就接近1亿,今年人气峰值高达2.5亿,“人气爆棚”。最让人惊艳的是,今年的舞台上,昆曲、秦腔、评剧、川剧、河北梆子、京剧等传统元素与当代舞美
艺术融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展现“Z世代”数字文娱的创造力。


新生代在互联网大潮中乘风破浪,传统文化机构也随机应变,纷纷上云、用数、赋智,加大新媒体、年轻化传播。在疫情冲击下,线上演出成了传统演出行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从最初筛选“库存”影音资料播放到主动推出全新作品,线上演出逐步转型,成为艺术机构逆势而上的全新突破点。疫情期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先在微信上推出了86期“线上音乐会”,还把延续多年的暑期艺术品牌“打开艺术之门”也搬至云端;国家大剧院的线上直播成为常态,“4K+5G”的技术提升,使古典音乐、原创舞剧都可在“空中剧场”欣赏,扩大了传播的广度,让艺术与观众隔空相伴。


疫情加速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倒逼传统文化产业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云展览、云演出、云论坛层出不穷;出版社变身为数据库;读者画像更精准,数据营销锁定消费者。随着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大趋势,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支撑,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文化形态和内容更新。为此,“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未来已来,内容海量、技术迭代、体验震撼,互联网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重构了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明认为,全球文化市场的“最大变数”是文化价值链深度重组,由单一的“管道模式”变为多样的“网络模式”,发展的压力变成转型的动力,求变求新的改革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全新的数字生态中,是截然不同的算法、玩法和活法。适者生存,唯有开放思想,广泛合作,才能开创共赢之路,放大文化影响力。


文化旅游 (2).jpg


文化同根同源,融入区域大发展


“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2020年岁末,
文化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11个专栏36个项目,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发展,明确了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优化文化旅游市场供给等几方面任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七大区域发展战略中,无形的“文化”举足轻重:文化同根同源,增强区域合作的凝聚力;文化培根铸魂,找到共同发展的向心力;文化赋能助推,放大区域协同的竞争力。


“长三角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文化市场要素健全、市场创新机制活跃为特点的长三角模式。”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分析,上海文化金融发达,文化商贸以及高科技赋能文化业突出;浙江民营文化企业资源丰富,
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小镇,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结合方面非常突出;江苏的文化旅游业发达,历史文化名城繁多;安徽乡村文化旅游特色鲜明。三省一市既有共性,又有每个地方的独到之处,互补性强,携手共同做大文化市场。


从文化产业内部来说,要“独善其身”,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从文化产业外部来说,要“兼济天下”,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长城内外、运河两岸、长征沿线,文化精髓彰显,2021年将稳步推进长城、运河和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区域广泛、主题鲜明,国家文化公园不仅将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创造了实践基地。


文化点石成金,振兴乡村大产业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松桃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靠“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培养了近1万多名绣娘,带动了28个乡镇的3800名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由于带贫效果突出,石丽平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目前,在国家级贫困县已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这些工坊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也成为乡村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乡村
文化旅游业日益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扶贫需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单钢新介绍,文旅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全国1000个乡村文化旅游重点村,将培育一批优质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还推出了全国300条各具特色的能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带贫富民效应凸显。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专门提到“发展红色
文化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2021年乡村文化旅游将继续发力,融合一二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乡村文化旅游也在持续升级:第一阶段是看田和吃饭的“农家乐”,第二阶段是游玩和放松的“乡村休闲”,第三阶段是民宿和体验的“乡村度假”,第四阶段是居住和生活的“乡村旅居”,吸引更多年轻人、艺术家走进乡村,让乡村更有活力。


文化点石成金,赋能乡村振兴。融入现代传播,直播带货、短视频记录让农村乡野生活跃然屏上,人们可以隔屏欣赏田园风光,可一键下单采购农副产品,城乡的距离如此接近。文化IP融入村味、村品、村艺、村趣,创意点燃乡村,游客既可以感受田园风光,又可以体味未曾远去的“乡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乡村既成为城里人诗意的“栖息地”,又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讲好中国故事,服务文化强国大战略


千年瓷都景德镇依旧是全世界陶艺家的“圣地”,每年来到景德镇的外国艺术家超过5000人。这些“洋景漂”在疫情期间依然情牵景德镇,虽然不能来到中国,有的通过视频参与线上教学和设计;有的在云上下单,让国内人才帮助进行产品研发和销售;有的还入驻线上陶溪川·景德镇国际工作室,通过直播讲座和线上艺术品商城等,拓展展示交流创作的新空间。


“洋景漂”因为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情牵景德镇,自发对中国文化产生向往;而景德镇的吸引力不仅在于陶瓷本身,更在于基于手工制瓷业衍生出的独特中式生活方式。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凝聚了全世界喜欢陶瓷的艺术家。


“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中国不缺好故事,但缺少会讲故事的人才和方法。特别要以外国人能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认为,这样的国际文化传播,不仅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民族文化,而且是在国家形象、对外开放、贸易投资、经济效益、文化安全、寻求共识等方面寻求突破,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凸显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基因与价值理念,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已经开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放大产业新格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步向建设“文化强国”进发。


西安灵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早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创意、设计公司,同时也是业内大的、集聚效应强的集创意设计、虚拟体验产品研发、影片制作、文化旅游景区、主题乐园、特色小镇投资及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科技服务商,欢迎来电咨询

 

公司文化旅游产品涵盖“光影水舞实景演艺”、“VR主题公园”、“大型沉浸体验式情景剧”、“红色文化旅游”“魔幻剧场与飞翔影院”等5大主流产品,项目案例遍及国内数十家5A景区。公司建设和运营文化旅游项目“白鹿仓.奇幻世界”、“袁家村.关中大观园”、秦始皇兵马俑景区“梦回大秦”;承接的创意设计和工程实施一体化项目有诸暨长城影视城沉浸式体验项目“西施.吴越争霸”、滁州长城梦世界沉浸式体验项目“杨贵妃与唐明皇”、贵州遵义红色旅游实景演艺沉浸式体验项目“四渡赤水”、宜春铜鼓红色旅游实景演艺沉浸式体验项目“毛泽东统帅之路”、大唐不夜城沉浸式体验项目“雁塔故事”、象山影视城“魔幻剧场”以及洽川景区水舞光影实景剧“关雎长歌”等多项文化旅游项目已投入运行;参与投资运营的文化旅游项目“大湘西记忆”、“红色旅游实景演艺梦回韶山”、“梦幻九寨”、“梦回溪口”、“红岩.1949”、“磁器口传奇”、“神奇天柱山”、“梦幻黄山”、“禅武南少林”、“燕赵长歌”等十余个项目正在工程建设中。欢迎来电咨询